這里的人以休閑為傲,這里的人以吃喝為本……
我情不自禁地感覺自己找到了組織。
據說,蔣介石時期的川軍是出了名的吊兒郎當,
一手快槍,一手鴉片,
“軍官比士兵多”,“老婆比軍隊多”。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懶散到臭名遠揚的軍隊,
在抗日戰爭中面對鬼子,
死戰不退,戰死不降,
去時數千,返鄉往往不過數百,
甚至傷亡殆盡。
川軍大概是在想,奶奶個龜孫的,
老子這么美的日子,你不讓我過?
老子跟你拼了!
有人說川菜的特色是辣,我覺得不然。
四川美食千千萬,
微辣、不辣和甜口的吃食數不勝數。
但有一個特點是貫穿始終的,
那就是“香”。
油碟里要放花生碎和炒黃豆,因為香;
冰粉里要放上滿滿的紅糖芝麻,因為香;
就連當地人人常喝的大麥茶,
經過一番炒制,喝起來也是香噴噴的。
不享受,毋寧死。
這大概是“安逸得很”的成都人的心聲吧!
day1 串串
串串起源于四川眉山,是火鍋的草根版。
一般一根竹簽上面只串一小塊肉,
所以吃串串可以比吃火鍋嘗到更多的種類。
圍著冷柜,抱著一大摞簽子挑來揀去,
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市井樂趣。
最爽的串串之:牛肉卷泡椒
day2 :龍抄手·耍酒館
龍抄手是成都的小吃連鎖,主打菜就是“龍抄手”。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昵稱。因為餛飩皮薄易熟,抄手之間,便已上桌。
我們點的龍抄手泡在熱騰騰的紅油里面,
一口下去,
辣椒、豬肉、面皮的香氣攪合在一起,
用力嚼幾下,一口比一口出味。
川北涼粉
油茶面
新鮮的小蔥,炒香的面糊,
炸得透透的花生、黃豆、馓子碎...
全家福
具體有多美味,請參考上圖
銀耳米酒
耍酒館主打“銀耳酒”,
屬于比較柔和涼爽的米酒,
一口下去,滿口是醪糟的清香,
還能喝到滑溜溜的銀耳碎片,
配起串串和烤魚,根本停不下來。
烤魚里放了很多泡椒,吃起來鮮辣鮮辣的。
泡椒俗稱“魚辣子”,
比辣椒更脆嫩,香味更易入鼻。
day3 成都火鍋
成都火鍋特點是麻辣之下鮮味不減,
除了調料、食材新鮮講究,
油碟也非常重要。
油碟一般是在秘制香油底料的基礎上,
加入味精、蠔油、
一點點醋和大量的蒜泥,
有的還要加些炸透的黃豆或花生碎,
非常提鮮。
在四川重慶,
每家火鍋店都擁有自己的底料秘方,
煮攪不息,世代相傳。
九宮格火鍋
紅糖冰粉
紅糖濃郁,冰粉清涼,花生芝麻滿口香。
是成都火鍋的解辣標配。
紅糖糍粑
紅糖糍粑,外皮炸得極酥脆,
糯米纏綿而又粒粒分明。
紅糖是那種能夠絲絲縷縷游入鼻腔的甜,
是女性化的溫柔而又熱烈的甜。
再撒上一層已被糍粑的溫度融化的黃豆面,
夾上一塊送進嘴里,
那種溫柔而甜蜜的包裹,只有嘗過的人懂!
day 4 宜賓燃面
宜賓燃面
這是一家小店的燃面,
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
故稱燃面。
花生和核桃碎又多又酥又大顆,
每一口本身就已經非常入味的面條
都夾雜著濃烈的堅果香氣,
再輔以干香的宜賓芽菜,
簡直是越嚼越得勁,越嚼越過癮。
day 5 樂山小吃 · 缽缽雞
來到樂山,
我們直奔一家叫做“小豆海棠”的文藝小吃店
這里的每道菜對我們來說都新奇而又驚艷
咔餅
這種外皮金黃,
內夾牛肉或者鹵肉餡兒的、
類似肉夾饃的食物之所以被稱為咔餅,
是因為當你咬下咔餅的每一口時,
都會聽見它酥脆的外皮在你齒間破碎
而發出的悅耳的“咔咔”聲。
一觸即碎的香脆餅皮,
配上香到牙縫里、瘦中帶肥的熱鹵肉,
鹵肉中又夾雜著一絲青椒與中藥混合的
豐富而凜冽的清香。
蛋沖豆腐腦
豆腐腦是咔餅的絕佳拍檔。
一口嘎嘣脆的干香的咔餅,
必須輔以一碗柔柔的豆腐腦潤口增香。
這種豆腐腦由雞蛋和內酯豆腐作為底料,
開動前與香蔥、酥肉、炸黃豆等拌勻,
吃起來軟的脆的香的咸的鮮的
全部融化在這溫柔的蛋沖豆腐腦里,
再咬上一口咔餅,
你就會明白幸福的真諦。
酒釀紅豆圓子
喝了才知道,
豆沙可以細膩到完全溶解進湯水里,
化成一灣飄著醪糟香的小豆色湖泊。
蜜豆紅糖糍粑小方
紅油缽缽雞
缽缽雞類似于冷鍋串串,
只不過辣油里浸泡著的變成了
雞胗、雞爪、雞心、雞皮...
我們吃的葉婆婆缽缽雞,
盆子里一面是雞串,另一面是各類蔬菜串串。
隨便拿出一串,都浸滿了芝麻粒和秘制辣油,
吃進嘴里香麻上沖大腦,下透舌底。
麻油缽缽雞
在四川吃東西,有一種感覺:
不論是像模像樣的正餐,
還是人擠人的路邊攤,
以至于街邊賣的小零食,
廚子們都盡可能地給味蕾帶來最大的滿足。
他們添加各種天然香料來增香提色,
豐富“余味”。
四川人熱愛生活,熱愛享受,
他們經常乘坐幾小時的高鐵到某個地方,
只為了吃上一頓心儀的美餐。
在成都打車,司機師傅說:
“我是退伍干部,一個月工資一萬八,
所以我開車就是打發時間而已。
我沒事就自己開車30公里
到洞子口那邊吃涼粉,
那涼粉才最正宗。”
“那涼粉得多少錢?”我們問。
“不多不多,8塊一碗,
上午先去人民公園把茶喝透,
再到洞子口吃一碗涼粉,美著呢!”